/资讯中心/趋势研究/农村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蓝海

农村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蓝海

发布时间:2017-04-12 分类:趋势研究

“城市套路深,我要回农村”,这句话一直被反复套用。其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一样适用,一年前业内人士就已经预测“农村市场会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蓝海”。

据中国社科院 2016 年 8 月发布的《“三农”互联网金融蓝皮书》显示,自 2014 年起,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 3 万亿元; 2015 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为 125 亿元,到 2020 年将达到 3200 亿,在“三农”金融领域的占比提高到4%-5%。

诚然,农村市场金融服务的空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青睐的原因。互联网巨头淘宝和京东都早已在农村市场进行布局,农村金融的巨大潜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涉足农业。

针对农村金融市场,国家支持的政策不断出台, 2016 年 11 月,国家发改委 17 日印发《全国农村经济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,提出加快建设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,鼓励开展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。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领域,支持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,提出了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,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、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。

随着国家互联网+国家战略的兴起,互联网金融、众筹、电子商务模式已经走向农村。三农金融、绿色农业、生态农业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大趋势。而互联网+农业的模式,不仅能够解决传统农业融资困难、生产规模小等问题,更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滞后、品牌塑造、销售渠道等问题。

“中国体量庞大的‘三农’金融非常诱人,却是传统金融一块难啃的‘硬骨头’,相反地,互联网金融服务‘三农’经济发展更有优势。”深圳市人大常委经济工委委员、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会长、迪蒙网贷系统CEO向隽表示,农村经济产业链条长,业务辐射范围广,市场前景广阔,是非常值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吸收的优质资产端。最重要的是,随着科技、信息、网络的融入,“三农”经济面临全面升级,这其中蕴含着对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。

中国传统金融存在明显的地域歧视,对农村市场基本上是排斥的,长此以往,形成了巨大的农村金融服务缺口。而互联网金融从落地伊始,就明确普惠金融战略的发展方向,对于地域偏远、人口分散形成的高成本问题,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,能够突破时空限制,降低交易、服务成本;其次,信用资本化、农资证券化、授信范围扩大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,推动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;另外,相对于传统农村金融业务单一,金融创新能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。

2015年2月,国务院提出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“三农”倾斜,同年12月,再次提及发展农村普惠金融,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“互联网金融”,强调引导互联网金融、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……从政府不断释放的政策信号可以看出,国家对发展农村金融的迫切要求,以及对互联网金融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,扮演的重要角色寄予厚望。近两年,除了阿里、京东、苏宁为代表的电商系,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系,是农村金融供给最活跃的力量。